这篇科普教程本身有两个目的,第一个作为给观众们的科普,讲述一下动漫处理中常见的画面问题,帮助大家理解每次vcb-s发布帖当中那些技术描述;第二个作为vcb-s内部处理教程的基础部分,帮助组内组外所有入门压制的新手们了解所面对的“敌人”。

需要注意的是,下文列举的大多数瑕疵,大多数情况下,是无法修复/无法完全修复/无法不具备破坏力部分修复的。多数瑕疵可修复的程度,取决于问题的轻重,rippers水准,以及牺牲的有效细节多寡……

阅读本教程前,强烈建议先理解教程3中的内容,并在大屏pc上观看(方便看图)

本文中,如果图像看不明显,建议点击单独打开,并缩放到1:1观看。放大版图片使用的是临近采样放大到2x倍,相当于一个像素放大到2×2倍大小,方便大家理解。

本教程中所有图例,除非有说明,否则均来自于动漫蓝光原盘截图。

 

色带(banding/color banding)

色带是出现频率最多的瑕疵,没有之一。色带产生的原因是精度不足。因为几乎100%的片源采用YUV 8bit编码,而这种编码是不足以达到可视范围精度的极限,所以编码本身的瓶颈,决定了从制作到放源,几乎一定会因为精度不足产生色带。

色带的表现大家应该看得多了,颜色在渐变区域表现为波浪状、环状的阶梯型。常见于暗场处。

去色带一般被叫做deband/de-banding

 

锯齿(aliasing)

锯齿是最典型、最常见的线条部分瑕疵,通常是因为制作分辨率较低,且不规范拉升到更高分辨率造成的:

锯齿的处理方式叫做抗锯齿(anti-aliasing, aa)

 

晕轮/振铃(ringing/haloing)

严格来说这俩是不同的东西,但是表现非常相似,处理时候也通常不区分。它们也是较为典型的线条瑕疵,通常是因为制作分辨率较低,且不规范拉升到更高分辨率,且/或 过度锐化造成的:

瑕疵表现为线条周围似乎裹着一层明亮的光晕,如果上图看不出,下图放大版,仔细看线条两侧:

 

ringing/haloing通常和aliasing是伴生的,这在upscale片源中尤其常见。

播放器拉大、锐化等处理(包括madVR的功能),也很容易出现这两种瑕疵。

ringing/haloing的处理方法叫做去晕轮(dering/de-ringing,  dehalo/de-haloing)

 

MacroBlock/blocking(色块)

色块一般是严重欠码,或者是视频损坏,导致的图像如网格状凸显,横平竖直:

更严重的大家自己去看各种在线视频就好。上图是LL的演唱会蓝光。

色块一般跟色带共生。解决方法称为去色块(deblock/de-blocking)

 

 拉丝/横纹(combing)

拉丝是指图像中相邻两行错位造成的视觉效果:

拉丝的产生,一般是原生隔行扫描(interlaced)的片源,没有经过任何处理(或者部分片段漏了处理),然后在逐行扫描(progressive)的设备上(比如pc显示器)播放的结果。

隔行扫描和逐行扫描啥意思啥区别大家不用细究,你只要知道,前者是老技术,后者是新技术,两者之间需要一定步骤做转换,不转换就可能出这种问题。

这玩意是你在任何小白向的压制论坛,见到最多的提问:为啥我压制出来的东西播放有横纹?

根据片源类型的不同,处理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类:

反交错(de-interlacing)/场匹配(field-matching)/反交卷过带(ivtc)

 

缟缟(此名称有一定争议,但是vcb-s的发布页看到这个单词,你默认就是下图的效果)

缟缟的效果兼具拉丝和锯齿的效果,有其特殊的线条特征:

缟缟的产生是隔行扫描的源,没有先转换为逐行扫描,而是在隔行状态下,用逐行扫描的算法放大的结果。

缟缟按照具体表现及程度有不同的处理方法,统称去缟缟。

 

鬼影(blending/ghosting)

排除掉视频本身采用的特效,这里鬼影指的是非正常的帧融合,造成的动态瑕疵(图片自制,其实寒蝉的BD挺适合拿来展示,但是当初我下好准备做BDRip,看了一眼就shift+delete了):

blending一般是不规范的反交错/交卷过带产生,且/或者是滥用不可靠的时域处理造成的。

多数情况下无解(比如寒蝉那BDBOX);少数有规律可循的,一定手段可以还原。一般称为de-blending/ghost-removal

颜色越界(overflow/underflow)

数字图像处理中,数据如同道路上机动车的速度一样,在规章制度下有着严格的范围限定。而颜色溢出则是发生了数据在既定规范下上下溢出的问题。典型的如dal的OP:

黑咕隆咚的,看我变出点纹理细节来:

 

越界的调整一般需要对数字图像规范有着专业的了解,同时还得熟知中间的变换公式。记为fix overflow/underflow

 

噪点;彩色噪点/色度噪点(Noise/Grain; chroma noise/grain)

噪点不多介绍了;这里单独贴一下Chroma平面的噪点,往往表现为噪点本身花花绿绿的:

 

如果你表示看不出啥,加一张去掉上图中色度噪点的:

一般来说手段就是降噪(de-noise/de-grain)。

 

不讨论特效噪点,就普通数字噪点,降噪本身应该与否,这是被讨论烂的问题。这里简单说一下我个人的一些看法,注意这是很主观的,完全不是什么“普世价值”:

1、噪点的重要性低于有效细节,然而,噪点依旧是组成画面的重要部分,在片源噪点明显时候,定位于中/高还原度的BDRip,噪点不应该被一刀切,导致源和成品画风突变

2、噪点会消耗大量码率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越是本身细节丰富动态高的视频,且低码率压制,那么降噪的意义越大,因为可以把有限的码率省下来给真正需要的细节。

3、降噪会不可避免的损失有效细节,特别是暗场处,因此,降噪时候,保留有效细节的多寡,是衡量一个ripper降噪水准的重要指标;

4、降噪应该引入视觉的心理学优化,比如说Chroma noise对画风的影响基本是恼人的,应该尽可能去掉;亮处的噪点去掉了对画风影响教低,而暗处较高;降噪应该在人眼不注意的地方强力,在人眼容易注意的地方较轻,等等。

 

烂边/蚊噪(DCT ringing/DCT noise)

突出一个烂字。是指画面欠码的时候,线条和平面都出现了很脏的观感,似乎线条被一圈絮絮叨叨的脏东西裹着,而平面有噪点的地方,噪点烂的很不规律,伴随着色块很难看:

这种瑕疵是因为现在的视频都是基于DCT(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离散余弦变换)的编码。在编码码率严重不足的时候,将一些频率一刀切,就会造成这样的后果。越是早期的视频编码格式越常见。处理一般要求搭配deband/deblock/denoise进行综合性的处理。

 

色度色带(Chroma banding)

色度色带,特别指色度平面的精度不足。专门把它拉出来说的原因是,随着SBMV技术普及,蓝光加噪带来的效果,就是亮度平面精度不足问题削弱,相比较而言,色度平面问题则凸显。色度色带在目视表现上,跟一般的色带略有区别(下图自制):

通常来说,表面看不出画面有波浪状的断层,但是颜色过渡很不自然。只有单独拉出UV平面看才发现精度不足:

Chroma banding的处理一般随着正常deband的处理,无非是强化UV平面的力度。

 

色度锯齿(chroma aliasing)

色度锯齿特指色度平面的锯齿,之所以单独说,是因为色度半采样的存在,导致色度平面经常需要被放大缩小(比如转为RGB处理,再转回去做视频),如果缩放不规范,就容易造成色度锯齿:

图放大到两倍:

chroma aliasing的处理方式一般是拆分UV平面的抗锯齿(chroma aa)

 

色度偏移(chroma shift)

色度偏移,指的是色度平面相对亮度平面的错位,通常在极红/蓝/绿/紫处(这四个地方分别是U/V极大值或者极小值),线条多了一些重影(下图自制):

上图是故意将UV左移两个像素。实际蓝光中鲜有这么大尺度的偏移,最多偏移一个像素,效果非常不明显;一般人很难观察到。

Chroma shift一般发生在数字图像处理中,不正确处理Chroma placement(Chroma相对Luma的位移),造成的后果。修复手段通常叫做fix chroma shift。

 

色度溢出(chroma bleeding)

色度溢出跟色度偏移很像,区别在于色度偏移是有方向的偏移,色度溢出是无方向的扩张(找不到更明显的图了;看不出来就算了吧):

注意上图线条两侧,可以观察到颜色似乎跟周围饱和度不一致。这是轻度的溢出;失控的如下图(自制):

整个图线条部分,颜色饱和度都不正常了。

修复手段叫做fix chroma bleeding

 

重复场(duplicate field)

重复场表现为一张图,奇数行和偶数行相同。视觉效果如下(轻音少女横滨演唱会;部分动漫中也有,如K的剧场版):

通常和锯齿难以区分;但是如果把奇数行和偶数行拆开各自组成一幅图,把图像一分为二,两份图是一样的。

解决方法就是丢掉奇数行或者偶数行,用剩下的缩放到原来高度。记为fix duplicate field。

 

revertible upscale(可还原拉升)

指的是图像明显是放大而来,而放大的算法,可以被精确或者近似的判断出,然后设计逆向,把图像缩回去:

比如这图(局部),线条有大量锯齿,且出现ringing/haloing,经验丰富的rippers大致可以判断图像是通过类似Bicubic(sharp=-1.0)的算法拉升到1080p的。那么压制之前就可以根据拉升算法本身数学性质,逆向回720p再处理压制。这样的处理比一般性降低到720p来的科学。

一般你见到inverse-upscale/de-bilinear/de-bicubic之类的,就说明用了这样的手段。

 

Over Blurring(过度柔化)

说简单点就是图像太模糊了。本身分辨率低,然后用柔和的算法给拉上来:

注意这种模糊是全局性的,不是个别镜头/个别位置。一般来说图像还没有锯齿/ringing之类的问题。

处理手段可以是inverse-upscale,拉回低分辨率,也可以采用主动性锐化(active sharpening)。注意这样的操作属于主观调整。锐化本身是很考验设计的,如何调整强度,设计自适应(adaptive)和保护手段(protective),来保证不出现过度锐化的瑕疵(比如锯齿,haloing等),都是学问。

锐化一般分为四种:

补偿性锐化(contra-sharp),不属于主观调整,目的是补偿一些修复操作中,损失的细节和锐利度,补偿性锐化后的图像看起来不会比源锐利。补偿性锐化更多作为一些修复操作的保护手段,保护细节纹理不受太多损失。

可控性锐化(controlled sharp),属于主观调整,目的是补偿一些在非极高码率编码下,可能会损失的细节(我知道编码会损失细节,那么在编码之前,我先把容易损失的细节强化一点点,补偿编码的削减),以及在不破坏原盘画风的前提下,改善细节和纹理观感。往往看源和成品,第一眼看上去没啥区别,特别是线条部分;仔细看才发现,一些细微纹理,成品似乎比源还要清晰点。可控性锐化被中文区raw组不约而同地使用,强度不一。

主动性锐化(active sharp),属于主观调整,目的是让成品清晰度明显的高于源,同时几乎不引入过度锐化导致的瑕疵。主动性锐化会破坏原盘本身画风,以此换来主观观感的极大提升。典型的比如date a live第二季度,vcb-s和TUC的合作版BDRip。

过度锐化(over sharp),属于主观调整,相比主动性锐化,结果就是出现大量锯齿/ringing等瑕疵。常见于韩国raw组。

 

这几种锐化我个人的态度:

1、补偿性锐化是画面修复手段,不是主观调整,没有什么争议。

2、过度锐化非常不可取,与其这样不如让观众自己在播放器里调整。

3、可控性锐化和主动性锐化,是锐化强度,从量变到质变(是否引起画风明显改变)的过程。因人而异,也很难说到底什么强度算可控,什么强度算主动。

4、实践证明,在中文区raw组和观众习惯的体积范围(~1GB/集),可控性锐化利大于弊。强度太低,往往编码造成的损失肉眼可见,画面相比片源明显模糊;强度过高则画风改变明显,让多数观众厌恶。所以各组一般都选择一个适中的强度,最大程度的平衡观众满意度,也让BDRip的细节保留和画面观感,能与2GB/集的BDRip相媲美。这也是BDRip制作中的一种心理学优化。

 

晃动(Global Motion/pan)

通常是在老片翻新过程中,因为镜头/胶带位置不固定,导致录制的视频,似乎镜头在不断晃动一样,哪怕是应该静止的场景,都有不规律的、小幅晃动

动态图就不找了。大家自己脑补自己拿着手机,边走边录像的效果。

解决方法一般记为depan。

 

彩虹(rainbow)

Rainbow多出现在早期真人视频中。表现为亮度快速变化的地方,UV似乎像彩虹一般红蓝交织(网上找的图):

看球拍部位。rainbow的产生是YUV数据作为电磁信号传输过程中,高频的Y信号,因为传输介质不理想,影响到了UV,而产生的后果。如果这时候进行进一步转录,就会把这个问题保留。

B站放的《亮剑》,也有这个问题:战士们背着枪在雪地里走,黑色的枪和白色的雪构成了高频的亮度变化,结果枪身周围出现了红蓝光晕。弹幕一些人吐槽说这枪怎么还带魔法效果……
然而我早已看穿了一切┑( ̄Д  ̄)┍

修复手段一般称为de-rainbow

 

点状斑纹(dot-crawl):

点装斑纹也是传输YUV中,不正确处理导致的问题(wiki上的图):

Rainbow和Dot-Crawl在一些上古蓝光,甚至是上古TV源中还能发现它们的存在。高清数字时代之后,特别是动漫,几乎找不到了。

解决方法一般记为 Dot-Crawl removal

 

最后,用两对问答来结束本章科普:

问:作为一名ripper,你都干过哪些本末倒置的事情?
答:为了看高清高画质,学习视频修复。

问:作为一名收藏党,你都干过哪些本末倒置的事情?
答:为了省硬盘,逛vcb-s.com。

 

 

在 Windows 系统中启用长路径功能

从本月起我们的成品可能不再遵从较为严格的路径长度限制。这篇文章将简单介绍如何在 Windows 系统中启用长路径功能。 Windows 系统中较为保守的最大路径...

阅读全文

VCB-Studio 视频播放器推荐及教程索引

(Image Credit: しおん@pixiv) 目前我们推荐的播放器可以分成两大阵营:mpv 和 MPC。前者跨平台,后者仅限 Windows。 mpv mpv 可以在 Windows、macOS 和桌面...

阅读全文

基于 MPC-HC 和 madVR 的播放器配置入门

之前的 MPC 系教程和 madVR 教程都有些过时了。老教程直接通过注册表来设置虽然简单直接,但不利于维护,索性重新写一篇。 和 mpv 的教程 类似,本教程只提及...

阅读全文

60 条评论

  1. 关于彩虹(rainbow),是不是人眼或者人脑视觉区也会遇到这个现象……
    盯着 pacman 更新系统那一屏幕的黑底白字井号看出彩色光晕的我发出了这样的提问。

  2. 专业术语感觉不少,要学什么才会接触那些啊,比如“经验丰富的rippers大致可以判断图像是通过类似Bicubic(sharp=-1.0)的算法拉升到1080p的”;
    另外压制难道是一帧一帧的去检测图像问题修复图像的吗?

欢迎留言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